上海长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

Shanghai Changshe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., ltd.
新闻中心
上海虹口作协第四场“名家访谈”如期举行,秋天的旋律 创作的密码
来源: | 作者:changshenggufen | 发布时间: 2024-08-20 | 44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2024年8月20日,由上海市虹口区作协与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虹口区文明办联合举办的第四场“名家访谈”活动如期在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功举行。长风万里送秋雁,沪上秋日胜春朝——来自沪上的文学与诗歌创作者爱好者汇聚一堂,聆听访谈交流作品探索未来。

图片

文学评论家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、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、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、《上海作家》主编杨斌华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副主任、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、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、《上海诗人》杂志副主编、崇明区作家协会主席杨绣丽,虹口区文联副主席、作协常务副主席袁兴金,虹口区作协副主席胡建平(简平)、刘艳丽、傅亮、杜洪连,虹口区作协秘书长陈仲翰,虹口区作协理事、会员,虹阳诗文诵读社成员,以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喜爱书香和阅读的作家、诗人和嘉宾爱好文学市民朋友们共50余人参加了活动。活动由上海市虹口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刘艳丽全程主持。

图片

此次接受名家访谈的作家,共有2位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、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、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、虹口区作家协会理事、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曹禹;原解放日报支部生活主任编辑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、虹口区作家协会理事、《北外滩文学》杂志执行副主编张志萍。

图片

活动现场,曹禹老师围绕自己对“命题作文”,也就是作为一名剧作者按照委托方的要求来创作剧本,从“要我写”变成“我要写”的心路历程,从《徐光启》到《哎呀,不怕2.0版》《长脚雨》的剧本创作过程,他把自己定位是一名戏剧人,他说“戏剧是我的第二生命”,对生命意义和人类命运的不懈叩问,是戏剧艺术自诞生以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。戏剧离不开生活,而生活又是多么需要通过戏剧的手段来揭示人心。生活是戏剧的根,戏剧与生活相互观照,用戏剧的方式探索人心,使生活更加有滋有味——这就是我的戏剧观。
张志萍老师回忆了自己近百篇报告文学的写作过程和创作经验,叙述了自己与名家访谈的点点滴滴,其中有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、著名书法篆刻家高式熊,连环画《铁道游击队》作者之一韩和平,著名国画大家戴敦邦、汪观清、陈佩秋,人民音乐的文化使者陆春龄,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,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滕俊杰,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赵宪珍,著名作家、电影表演艺术家黄宗英等大家和先进典型。她说访谈主要是倾听、理解、用心,是采访者首要的基本功。在内容选择上,在未雨绸缪方面,如何形成独家,除了充足做好“功课”,还须在文章的视角和思想性上下一番功夫。热爱是最好的老师。这些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和先进典型,对自己的事业都有着满腔的热情和矢志的追求。采访他们和采写他们,对我本人是很好的启迪和教育过程,受益良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