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重修望湖亭记》记载:吴城楚尾也,而吴头枕此。于是乎巅上有亭焉,曰望湖。何代创,何人建,书缺有间矣。有曰,周瑜练水军于鄱阳湖,望上游矬堞壁立,疑为城,抵岸皆山了,曾即其巅而亭之。有曰,许旌阳抵海昏斩蛇后,旋登此巅而望湖焉。
自晋太康元年(公元280年),因建神惠庙,庙前创“经堂寺”,庙后构亭,以供游览。“吴城至今仍留传先有‘经堂寺’,后有吴城镇。”的传说,麻石刻成的“经堂寺”门匾1954年被洪水淹倒时字迹都腐蚀得看不清,可见年代是悠久的,还有唐伯虎和苏轼在望湖亭写的对联:
战船列千乘便矣周郎观水阵。
危亭经百刻岿然彭蠡听渔歌。
地以人传,溯自周郎习战,苏子题词,仙吏将才,千古名成奇迹。
天留我住,放教彭蠡风帆,匡庐瀑布,水光山色,一时都入壮观。
据上述文字推理,周瑜始建是为了便于观水阵,晋太康元年重修该亭是为了以供游览。
(公元425年)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,海昏沉没,商业南徙,吴山遂成正式集镇,因此,易名吴城,可见为望湖亭重修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(公元981 年)宋太平兴国六年,始隶南昌,分居新邑。宋朝文人有苏轼写的《顺济庙石弩记》载:建中靖国元年四月甲午,轼自侨耳归,舣舟吴城山顺济龙王庙下,既进竭而还。逍遥江上、得古箭镞,槊锋而剑背,其廉刿可爱,而其质则石也。曰:异载,此孔子所谓掊矢石驽,肃慎氏之物也,何为而至此载,传观左右,失手堕于江中。……和“黑云堆墨半遮天,白雨跳珠乱人船,卷地风来忽吹撒,望湖亭下水连天。”以及文天祥写的“龙行人鬼处,神在天地间,彭蠡石驽出,洞庭商舶还,秋风黄鹤阔,春雨白鸥闲,云际青如栗,河流接海山。“文天祥被元军捕获后经剑邑过吴成又题诗两首:
其一: 自戴南寇离粤境,姜风苦雨过吴城,
寒鸦点点停伶影,络纬萧萧啜泣声。
夷狄兵戎摧上国,天人正气砥孤臣,
于今重饮鄱湖水,且学啼鹃带血咏。
其二: 凌云披雾望湖亭,屹立赣水修河滨,
历尽沧桑罹万劫,饱经风雨度千春。
此日登亭神气爽,百代名胜载酒兵,
六朝古迹招诗客,几忘囚服束吾身。
据上述诗句推理,文天祥是公元1279年被捕后路过吴城,距周瑜和晋太康均有千年;自三国、晋、南北朝,隋、唐、宋也是六朝,经历皇帝也有百代。可见望湖亭始建周瑜,重修扩建晋太康是符合文字记载的。望湖亭在宋朝是比较繁荣昌盛的。
上海长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沪ICP备18031295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165号
服务热线:400-921-3318 021-35304693 021-353046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