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种背景下,我正好读到美国人约翰·斯图亚特·汤姆森的著作《北洋之始》,对百年前中国大城市的当时发展面貌有了初步了解,深为感叹:经历辛亥革命洗礼的中国,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下的中国,在1911年时期,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经济繁荣、产业发达的大中城市。假如没有后来的军阀混战、八年抗战和四年内战,以及解放后的“十年浩劫”等,我国的经济实力就堪能与世界列强相比,小康社会是否早就实现?目睹现实,回顾过去,我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和经济蓬勃。对中国大城市,尤其是所在地上海的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变化,欣喜之余,更感觉到维护和发展的重要性。
(二)
本书作者约翰·斯图亚特·汤姆森(1867—1950),是一名美国传教士,1909年来中国传教。他的这部书写于1912年。此前在1909年,曾著有《中国人》一书。
作者在书中以切身感受,详细描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中国社会、经济各方面的深刻变化,并对辛亥革命整个历史进程作了十分细致地描写。
本书在第一章革命的起源和历程(从1911年10月10日至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)中,就开宗明义地对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作了极为崇高的评价:在最古老的君主专制国家建立共和政体,这是难以想象的,但它出现了。这就要求黄种人要像白种人一样思考,而这从未有过,即使是在之前的日本也曾有过。这意味着中国要与广阔的世界展开自由的交流,而他们四百年来一直都顽固地拒绝迈出这一步。这意味着世界上最骄傲、最独立的民族现在必须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,和他们交流。这意味着绵延四千年的历史和骄傲将随风而去,他们需要谦卑地开启一段崭新的历史。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将不再只有一个皇帝,四亿人每个人都是皇帝。------每个人都已有自己的上帝(父亲)这一延续至少五千年的信仰,就像酒、米和儒家教条一样即将成为微不足道的过去!四亿人将担负起个人和民族的责任,他们将进入世界的舞台并对世界产生影响,当然其中不管荣誉,但也有辱!他们要拥有对事情对错与否的发言权,他们要放弃父亲、自身和儿子这个根深蒂固的三位一体概念,转而在有限时间里展现崭新的自我。这是一场浩大的运动,这片土地有整个欧洲那般辽阔,人口相当于白人的总和!一直都只对祖先崇拜和神话弯腰的四亿人,现在要推开一直以来紧闭着的通向科学和医学的大门,这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。
上海长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沪ICP备18031295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165号
服务热线:400-921-3318 021-35304693 021-353046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