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唐 张萱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局部)
宋代——抹胸
“抹胸”穿着后“上可覆乳、下可遮肚”,整个胸腹全被掩住,因而又称“抹肚”,用纽扣或带子系结。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,俗称土布,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。单的夹的,形式不一。
福建泉州黄昇墓出土的南宋抹胸
元代——合欢襟
“合欢襟”,听这名字,就能想象是作为遮蔽隐私处所穿衣物。穿时由后及前,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,或用绳带等系束。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,图案为四方连续。
明代——主腰
“主腰”外形与背心相似,是从抹胸发展出来的一种内衣。主腰由后往前穿,在正前方分开以扣子固定。
主腰
扣子也很多样,比如明代多见子母扣,也有粒式扣,到后来还有布钮扣。这样的抹胸,尤其在夏日,衬着外面单薄的纱衣,有一种朦胧的性感。
江苏泰州明墓出土的主腰
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,肩部有裆,裆上有带,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。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显身材之道。
清代——肚兜
肚兜在中国古代作为女性的内衣,是在清代之后逐渐普及的。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六回写宝钗来至宝玉房中,看见袭人在做针线,原来是白绫红里的肚兜,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,红莲绿叶,五色鸳鸯。
清代肚兜
清代肚兜一般做成菱形,上有带,穿时套在颈间,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,下面呈倒三角形,遮过肚脐,达到小腹。材质以棉、丝绸居多。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,富贵之家多用金链,中等之家多用银链、铜链,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。
刘海洒钱纹刺绣肚兜
肚兜的图案样式以刺绣为主,也有贴补花纹的。由于它包括缝、绣、剪裁、造型及色彩构成,所以肚兜属于民间妇女艺术中的综合表现部分。
连生贵子纹刺绣肚兜
妇女只为情人、丈夫或儿子绣肚兜,她们自用的肚兜一般只以纯色(多为红色)布料做成,略加花边装饰而已;绣给情人的肚兜多以戏曲、神话、传说中之爱情故事为题材以示意;为儿童绣的则以虎、虎吃五毒、莲(连)生贵子等护生、繁衍主题为内容,年画上面穿着肚兜抱着鱼的大胖娃娃,相信大家都有印象。
上海长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沪ICP备18031295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165号
服务热线:400-921-3318 021-35304693 021-353046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