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录于话题
十碗席,是我的故乡一种古老的、独特的待客宴请的菜系。据说当年慈禧老佛爷被八国联军打得往西安逃奔时路过陕州,吃了十碗席,赞不绝口。
先说菜谱:主菜当然是大肉,有大方块的红烧肉八块合成一个扣碗挂帅,称作“红合碗”,有长条的肥肉做的“白合碗”襄助,再有瘦肉裹了鸡蛋面浆炸成的小酥肉作副将,这是领衔主演的三大主菜。另有两个滥肉碗,作配角:一个是碎肉加上油炸豆腐大白菜,一个是碎肉加上白豆腐红萝卜。五个热菜后,有一个小烧“油炸丸子”过渡,接着两个凉菜:凉拌豆芽、凉拌粉条。最后两道汤:金针汤代表山珍,海带汤代表海味。总体结构是“六热两凉两道汤”。
再说做法:因为是乡土菜系,做法当然不像八大菜系那样讲究。但也是有一定之规。而且,这种十碗席,大都是家里有了红白事情,才可能做来待客。平时,别说自家人吃饭,就是来客,也顶多做个四碗席招待一下。村里一般都有师徒相传的厨师,有的讲究的人家还会舍近求远地招聘外村的高手来掌勺。厨师一到任,立马开出采购清单,肉若干、菜若干、油若干、葱姜蒜若干。接着,就是指挥一帮壮劳力,用土胚和泥垒成“穿山灶”——一溜子的长锅台,大大小小坐着十个八个炒菜锅、炖菜锅。点火升灶,火苗像穿山火一样从头向尾流窜,火力也逐次减弱,刚好,前面的火口炒煎,中间的火口蒸炖,尾部的火口保温。一般都是大宴宾客,同样的菜要批量生产几十桌。所以,厨师会指挥徒弟、助手,把肉和菜,分开做好,大碗盛菜时,先要用萝卜白菜垫底,再由师傅亲自掌勺往底菜上添加肉、豆腐等“精菜”。不论凉菜、热菜,全部用大碗盛上桌。
再讲桌上的摆法。这十碗席在桌上可不是随意乱摆的,哪个菜放在什么位置,有一定之规,上座和下座,主菜和配菜,热菜和凉菜,都要对应合适。如果摆放错位,轻则惹人笑话,重则惹翻客人,摔了筷子、掀翻桌子,不欢而散,甚至大打出手。具体的摆法:中间两个合碗,上下俩滥肉碗;左上角酥肉 右下角小烧;右上角金针、左下角海带;两边中间是凉菜。就是中间一溜四个碗,两侧各三个碗。但整体摆放最忌讳“顶心席”,即,把中间四个一溜的菜碗正盯着上座的客人心窝。出现那种局面,客人就会以为是大不敬,摔筷子、掀桌子的状况就可能发生。
吃法,那就更斯文。八仙桌周围四个条凳,每桌八人。坐上席位置的尊贵客人,不动筷子,任何人不许动筷子。上席的贵客说“开始动吧”,客人们才一起拿起筷子,但还不能直接夹菜,而是要看主宾的筷子去夹哪个碗里的菜,大家伙儿再跟着也去夹那个碗里的菜。夹一口菜,必须放下筷子,咽下嘴里的饭菜,再拿起筷子接着夹菜,而且还是要跟着主宾的筷子按顺序一碗一碗地吃将开去,不能自由主义,想吃哪碗就吃哪碗。吃过一碗,这一碗就从桌子中央撤到边上,其他没吃过的菜,移动到桌子中央,供大家吃。一碗一碗地按顺序移动位置,变幻阵型,客人们在主宾的导引下一碗一碗地吃。十碗菜,吃完一遍后,主宾就会说“大家随意吧”,这就是政策放开啦,大家想吃哪个菜就随意夹。有年长的客人牙口不好,嚼不动大菜,这时自由后,可以拿馍块泡在菜水里,蘸着吃。
上海长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沪ICP备18031295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165号
服务热线:400-921-3318 021-35304693 021-353046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