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草因内部实心坚硬而成为传统屋面防水材料。在编织时考虑水势方向,和瓦片方向类似,同时保留着透气的传统。“可呼吸性”是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法则,其使室内和室外的毛细血管状的空气流通,是以自然材料可以保持相当程度的湿度和弹性,使建筑持久耐用。
屋面设计上所以不能采用工业防水层的做法,是因为防水层的密闭会导致底层茅草迅速腐烂而无法持续。茅草爿的导水构造在防水同时保持透气,空气得以从建筑内部上升流出屋面,在雨后加速吹干茅草。每年茅草需要加厚,草顶的厚度有时候决定了主人的财力,即屋顶的“厚度”是一种地位象征。而每年翻修屋顶的农村习俗,实在可能源于自然材料的逐渐消解。
对基地的态度和设计方法
“动土”是一种中国风俗中的大事,日期选择和地点控制极为讲究,只因对土地和风水的破坏,属于大忌。在搭建茅屋的时候,利用原有地面和排水沟,不再动土开挖,更是完全不做地基,只放置了10个1米宽、1米2高的卵石墩子,作为竹构的地面支撑。在此之上放置竹构。整个巨型青竹构筑连成一个自我稳定的结构体,如同一只大鸟落在溪坑卵石砌成矮墙上。石墩就象大鸟的爪子,紧紧抓住泥土。大片茅草铺成的倾斜屋顶高高耸立,犹如大鸟的宽大有力的羽翼,随时准备振翅而飞。
结构基本形态
农业场地规划
上海长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沪ICP备18031295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165号
服务热线:400-921-3318 021-35304693 021-353046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