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专家考证,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,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。20世纪前期,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》一书中向全世界介绍了地坑院。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县地坑院村落照片。
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、冬暖夏凉、挡风隔音、防震抗震的特点,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,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,人们称它是“天然空调,恒温住宅”。进入村内,只闻人言笑语,鸡鸣犬吠,却不见村舍房屋,“进村不见人,见树不见村”就是它的真实写照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地坑院因奇、特、朴、真,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,住地坑窑院、沐浴温泉神水、吃民间小吃、看豫西民俗风情、成为景区旅游的亮点。
13.穿山灶十碗席
穿山灶也叫地龙、串锅灶、七孔灶,是陕州地坑院特有的炉灶,依据“七紧八慢九消停”的说法依次盘造七至九个灶台。其意思是宴请宾客时,七个锅有些紧张,八个锅有些慢,九个锅刚刚好。穿山灶结构巧妙,前面最大的一个灶叫“灶头”,火在灶头里面烧,遵循热气是往上走的原理,灶台呈斜坡状依次向上,灶心相通,炉温逐减,所以前面明火旺用来蒸煮,中间炖和焖,后面用来保温。它最大的好处是饭菜可以同时出锅,即便是百余人的婚宴,也能从容不迫。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,高效节约,非常科学,彰显了地坑院人的生活智慧。
陕州十碗席和穿山灶关系密切,当地人们习惯用当地的家猪肉和萝卜、田野菜等制作经济实惠、汤水丰盛的宴席,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豫西“十碗水席”。
据了解,陕州十碗席已有300余年历史,系陕州名吃珍品。其菜品形状有丝、片、条、块、丁花样丰富。其制作过程有煎、炒、烹、炸、烧等。具有香而不干,甜而不腻,补而不燥,爽而不硬,香味浓郁,清爽利口等特点。
据讲解员介绍,1901年九月初八,慈禧及光绪从西安回銮北京路过陕州,当地官员安排当地名厨用十碗水席进献,慈禧品尝后大悦:“十碗水席,十全十美”。
14.三门峡大坝
黄河三门峡大坝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。三门峡黄河大坝北邻山西省,西邻陕西省,被人们称为豫西“金三角”。三门峡黄河大坝距市区不足20km,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,仅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。
三门峡黄河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,三门峡黄河大坝被誉为“万里黄河第一坝”。
15.甘山国家森绿公园
甘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,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,森林覆盖率在98%以上,而且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十分丰富,达到每立方厘米4000--10000个,植物种类达2100多种,动物种类110余种,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8种。
上海长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沪ICP备18031295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165号
服务热线:400-921-3318 021-35304693 021-353046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