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是历史的记忆,不能随意杜撰和修改,国家对地名有严格的管理规定。黄帝铸鼎处称为“铸鼎塬”;铸鼎汲水之地,称为鼎湖,即今天的鼎湖湾。李白在《飞龙引》诗中写道,“鼎湖流水清且闲,轩辕去时有弓剑”。荆山脚下有“轩辕台”,传说黄帝采铜铸鼎时曾经到过此地。黄帝喜欢独自游玩,他独自游玩的山岗,人们就叫作“独游山”。《阌乡县志》说:“独游山在城南三十五里。世传黄帝常游于此。”大王镇有“五帝村”,传说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五个帝王莅临过此村。陕州区有个“高阳山”,关于高阳山的由来,据《史记》等权威史书记载,与颛顼帝高阳巡游此山有关。颛顼帝高阳在此山巡游,人们就将此山叫作高阳山。颛顼是黄帝的孙子,黄帝亲自把帝位传给他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说:“昌意娶蜀山氏女,曰昌仆,生高阳,高阳有圣德焉。黄帝崩,葬桥山。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,是为帝颛顼也。帝颛顼高阳者,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。”《史记》还说,“高阳”是颛顼帝的国号,“自黄帝至舜、禹,皆同姓而异其国号,以章明德。故黄帝为有熊,帝颛顼为高阳”。黄帝驾崩之前,观察颛顼有盛德,亲自指令颛顼继承帝位。大诗人屈原是颛顼帝高阳的后裔,并由此引以为荣,在《离骚》的开篇就写下“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”等千古名句。高阳,又被视为颛顼帝的特称,凡涉及有高阳的地名,都与颛顼帝有联系。三门峡高阳山与颛顼帝有深厚的文化渊源。颛顼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、远见卓识的帝王,司马迁在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对颛顼赞不绝口。颛顼首创九州建制,进一步拓宽华夏版图。据《文献通考》和《乾隆御批纲鉴》记载,中国九州建制区划,始创于颛顼。颛顼将中国划分为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梁州、雍州和豫州。“九州”从此成为中国的别称。
灵宝黄帝遗址群被国家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工程。能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的第一位,说明国家对黄帝遗址群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。
6.黄帝铸鼎塬
《史记·封禅书》记载,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,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。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,他采首山之铜,汲湖水,铸鼎于荆山之下。相传黄帝铸好鼎,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,百姓苦苦哀求,死活不让他走。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,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。黄帝陵高300米,长5000米。
黄帝铸鼎塬,位于河南灵宝市阳平镇,距三门峡市80公里,国家2A级旅游区(点)。
黄帝铸鼎塬现存的《轩辕黄帝铸鼎塬碑铭并序》是现存最早的记载有黄帝铸鼎内容的碑刻,唐贞元十七年岁次辛巳正月九日癸卯。”碑阴亦镌刻有碑文,内容大致与碑阳类同,为楷书。此碑为现今国内发现的专为记述轩辕黄帝事迹的最早碑铭,它较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前的石刻碑铭早700多年,是目前国内研究炎黄二帝历史的重要史料。
上海长盛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沪ICP备18031295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165号
服务热线:400-921-3318 021-35304693 021-35304695